科普 舆图中的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4-01-04 来源:案例成果

  我国五岳、五镇、四渎等标志性山川河流,集前史见识与天然风景于一体,催生出品类丰厚的山水舆图。这些山水舆图既富含山水画的艺术美感,亦兼具展示地舆要素和空间散布的有用功能,是中华民族前史背景和文明宝库中的艳丽珍宝。

  山岳是传统舆图的重要表现对象,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中,就出现了九根柱形符号标识的九嶷山。宋代的“全国总图”《华夷图》《禹迹图》中,用符号、文字等办法标示了华夏大地上的多处重要山岳,凸显它们列镇四方、定鼎华夏的文明含义。尔后的大型区域地图中,也往往少不了名山的身影。

  敦煌莫高窟第61 窟中的《五台山图》便是一幅以名山为主题的舆图。这幅图制作于五代时期,长13.45米,高3.42米,颜色鲜艳,制作精巧,图幅巨大,翔实地表现了五台山的地舆地貌、山体路途、寺庙修建、风土人情,以及周边方圆数百里的山川城池。

  至明清时期,山岳舆图的制作到达顶峰,其间许多名贵的舆图著作留存至今。从体裁来看,以五岳、五镇、释教四大名山、道教四大名山为主题的舆图相对较多,其他名山如太白山、露台山等也有舆图留存。从载体来看,既有镌刻于石、招供仰视的石刻著作,如明王九畴所立《太华山全图》;也有刻版印刷、广为流传的版刻著作,如清乾隆年间鲍汀所制《露台山十六景图》;亦有绘于丝、纸等资料、意境高雅的手绘著作,如清代彩绘本《盘山名胜图》。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三秦观察使贾鉝立石的《太华全图》,是一幅五岳舆图中的代表性著作。依据图上题识,贾鉝曾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登上华山南峰,并作诗纪事,次年五月祈雨又通过华山,因而制作此图。

  《太华全图》选用山水画法,以华岳诸峰为首要表现对象,全图气势阔大,意境非凡,以夸大的艺术笔触要点凸显南峰、西峰、东峰。观此图,自上而下三峰并峙,高耸入云,直接霄汉,如若削成。三峰之下既有云气蒸发,又有层峦拱卫,赋有层次感。在以大笔触勾勒山体的一起,图中还翔实地描绘了山中的草木、奇石、瀑布、房子、路途等,辅以文字标示遍地重要地址。全图生动高远,疏密有致,充沛展示了华山山势峻峭、峭壁千仞的特色,令人望之则生敬畏之感。其气势之壮伟、手笔之阔大,可谓历代华山图中的珍品。

  除五岳之外,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作为释教四大名山, 风景俊美,见识深沉,往来信众不停,天然也是许多舆图中的主角。我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五台山圣境图》即为其间佳作,此图为彩绘纸本,制作者不详,图幅宽168厘米,高84厘米。该图将山体和修建交融在一起,明晰展示了山上的路途、景象,以浅淡的远山、各类树木、零散房子、溪水和旋绕的云气作为润饰,出现出山体的层次感,也展示出香雾旋绕的宗教气候。全图颜色丰厚,浓淡相宜, 山体以黄色、浅绿、深绿为主,五台较均匀地散布在画面之中,修建则红墙灰瓦装点其间,布局谨慎,相映成趣。这种以红绿色彩为主的图绘办法在清代官绘园林地图中较为多见。图中的细节也很丰厚,以树木为例,就出现了多种制作办法,制作者有认识地采取了多种技巧,来增强画面的改变,防止用笔呆板,使得全图生机盎然,足见作者之用心。《五台山圣境图》不只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为研讨清代后期五台山状况供给了名贵的史料。

  华夏大地水道漫山遍野,好像头绪一般在五湖四海贯穿勾连。许多河流水系润泽一方,成为重要的天然资源和人文景象,环绕这些重要河流,也产生了许多舆图著作。

  山岳高大,水道连绵,使得河流舆图出现出与山岳舆图不同的相貌。首要,水道往往弯曲悠长,乃至成为连绵数省的交通要道,在文明交流、漕运、军事设防等方面含义严重,因而对河道形状、流向、源头,沿途城邑、变迁状况的描绘是河流舆图的一大主题。其次,黄河等河流常常有决口的风险,因而历朝历代往往兴修水利,在长时间的管理实践中制作了丰厚的河防河工图,这类舆图地舆信息直观具体,有用性强。因为有较强的有用价值,所以比起山岳舆图,河流舆图不只数量许多,并且专门化、系统化程度也高许多。

  国家图书馆藏《河防一览图》拓本,便是一幅名贵的黄河舆图。此图为单色,宽2010厘米,高43厘米,为明代中期闻名的治河专家潘季驯编绘,依据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立石拓印。全图以黄河为主体,全方面展示了黄河发源地、沿途流经的省份,以及与京杭运河集合之后流入大海的整个进程。

  《河防一览图》选用我国传统地图制作办法,以不同的符号表现沿途的府、州、县以及堤堰、河道等,图中多有阐明文字,介绍黄河两岸的堤堰、防御工事、相关河道的水患状况等,图文并茂,内容明晰,展示了较高的地图制作水平。《河防一览图》是我国现藏最大的一幅古代治黄工程图,它全面地描绘了明代中期黄河、运河河道状况,对咱们研讨明代黄河、运河管理状况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国家图书馆藏清同治六年(1867年)冯世基所绘《长江万里图》,是一幅表现长江沿途风景的五颜六色舆图。此图宽1119厘米,高25厘米,本来为经折装,后装裱为卷轴。图首题“长江胜迹”“东达江阴之海图”,图题左下方钤“欧阳子彬鉴赏”“菉白”“欧阳号彬庐陵故土鉴藏金石书画” 印。全图色彩高雅,内容翔实,是长江舆图中稀少难得的珍品。

  整幅卷轴分为舆图和文字两部分。舆图部分选用对景画法,绘出了由湖北石首至江苏江阴长江沿岸的城邑、名胜、河口、堤岸、石滩等。对景画法是我国古代舆图制作河流时的一种特别艺术办法,以河流为轴线,将两岸景象相对绘出,彼岸风景好像镜面般相映成趣,出现出对称、平衡的美感。

  此图要点表现长江中下游水道状况,有些区域水道狭隘弯曲,有些区域则陡峭阔大,水中的江滩、沙带等都有所表现。图中文字注记较多,阐明此图的制作有较强的有用认识。在表现长江水文的一起,图中对两岸风景亦予以介绍,层叠青山、红绿树木、亭台楼阁装点其间,显得疏密有致,生机盎然。打开卷轴,好像在长江沿途行舟览胜,青山绿水,眼花缭乱。

  明清时期,以京杭大运河为主题的舆图也日渐增多。如《八省运河根源水利景象图》《京杭运河全图》《山东十七州县运河根源图》等,这些舆图或介绍运河全貌,或专心其间一段运河的源流、闸坝状况,对了解相关区域的前史地舆变迁有重要价值。

  明《三才图会》所载《漕运图》是运河图中的代表著作,此图图文并茂,方位上东下西,左北右南,具体地展示了运河由镇江口发端,途径江苏、山东、河北等省,最终流入京师的进程。该图对运河沿线的闸坝、河道等也予以具体展示,图后附《漕运说》,记录了许多有价值的地舆信息。

  对山水舆图的解读和赏识,可从地舆表现、艺术审美、人文意蕴等多重维度切入。

  从地舆表现看,山水舆图的基本功能是展示空间信息,为人们爬山朝拜、入水行舟等指示路途。但是,山岳向高远处延伸,水道向深处回旋扭转,使得山水舆图对空间的标绘要统筹山脉、水文等共同的地舆信息。从这个含义上说,山水舆图具有“三维立体感”。西晋裴秀曾总结“制图六体”,分别为分率、准望、道里、凹凸、方邪、迂直,这阐明地形的凹凸崎岖、迂曲回环始终是舆图测绘的重要考量要素。在长时间的绘图实践中,古人也总结出了不少共同的测绘办法,例如河流图选用的“对景法”,使画面的视觉中心牢牢固定在作为对轴线的水道之上,读者阅读就好像在行舟上看两岸风景,一望而知。再如将山水画考究的“深远”“平远”“高远”等办法运用到舆图制作中,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层次感,使读者可以如临其地步判别地址间的方位联系。

  从艺术表现看,我国山水舆图往往兼具有用功能与艺术美感。与现代等高线测绘法的笼统办法不一样,山水舆图以直观方式出现,使得这些著作不只仅可以指示路途,更有山水览胜之意味。刘宋宗炳《画山水序》中曾有“卧游”之喻,意为不出牖户即可旅游山水,而在山水舆图中也不乏相同旨趣。贾鉝在《太白山图》题识中,即有“为太白存此小照”“开其面貌千载之下”之语,足见作者绘图时亦有纵览山水风景之情怀。从今天留存的山水舆图来看,许多舆图生动活泼、构图奇妙、笔法多变,自身便是稀少难得的艺术佳作。例如清乾隆年间鲍汀版刻《露台山十六景图》,将露台名胜融入图绘之中,刀法妥当,技巧精深,出现出简远萧疏、枯淡清逸的艺术风格,极具观赏价值。

  从人文意蕴看,山水在我国人的精力世界中具有共同的位置,我国古代可以留存这么多表现山水的舆图并非偶尔现象,而是有其深层的文明原因。纵览这些舆图,在地舆山川的表现之余,也传达出人们寄予其间的精力和品质,许多图绘交融诗作、题识、钤印,书画为一体,颇具文人意趣。此外,名山之上往往释教、道教文明昌盛,相关舆图中也可见表现。

  千里江山,万里图卷,我国古代山水舆图展示出共同的制作技艺,将地舆、人文、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别出心裁的绿水青山文明图卷。

上一篇:5年职业规划怎样写 怎样样写5年的职业规划

下一篇:关于举行第十一届水利水电生态维护研讨会暨我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环境维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告诉

欧宝平台登录注册app正版下载   备案号: 晋ICP备20004420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