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水到“智”水 浪潮持续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发布时间:2023-11-15 来源:新闻中心

  当前,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应用正逐步推动水利行业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在推动智慧水利建设过程中,浪潮集团面向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灌区,发挥自身“算力、算据、算法”的数字化转型能力,打造以“大禹”一体化监测平台和“轻舟”数字孪生平台为核心的产品体系,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深度结合,赋能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灌区建设。

  近期,水利部组织完成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中期评估,同步开展优秀应用案例评选工作,形成《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应用案例推荐名录(2022年)》,32项优秀应用案例、15项推荐应用案例入选。其中,浪潮集团作为建设参与方,助力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工作获评优秀,助力海南省“数字孪生松涛水库”入选推荐应用案例。

  围绕智慧水利发展需求,浪潮集团水利团队加强技术创新,研发出“大禹”一体化监测平台和“轻舟”数字孪生平台等核心行业产品。其中,“大禹”一体化监测平台采用云、边、端一体化架构,打造适用于多种水利业务场景的智慧监测整体解决方案。以“大禹针”作为前端感知层,融合水位雷达、流速雷达、雨量计、摄像头等多种感知设备,采集各类环境感知要素;以“大禹站”作为边缘计算层,进行采集协议转换、视频接入存储转发、AI模型的推理分析、边缘运行环境的监控管理、提供4G、5G、北斗等多种融合通讯方式;以“大禹云”作为中心管理层,实现监测设备展示、分析,智能化运维等功能。

  “大禹”一体化监测平台被列入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2022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轻舟”数字孪生平台由水利数联中台、水利智联中台、水利融合能力中枢等组成,主要解决水利行业管理由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变中面临的数据处理难、运行平台不统一、知识构建缺乏工具、水利专业模型适配度不高、水利应用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全方面提高数字孪生流域快速搭建的能力。目前,“大禹”一体化监测平台和“轻舟”数字孪生平台已经在南水北调、海南、广西、山东、贵州等多地的智慧水利项目中实现推广应用。

  浪潮深耕水利十余年,在持续推进业务融合、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同时,更打造了以海南省智慧水网、广东省数字北江芦苞试验段、都江堰智慧灌区、武汉智慧水务为代表的一批水利行业的样板示范工程。

  在2022年IDC亚太区智慧城市大奖评选中,由海南省水务厅和浪潮合作建设的“海南省智慧水网信息平台”摘得中国区和亚太区两项大奖。作为全国第一个省级智慧水网项目,该项目围绕水利部及海南省数字孪生流域的建设目标,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行业深入融合,建设“数字孪生松涛水库”,整合实时水雨情监测、洪水预报调度、水库标准化管理等业务,开展数据底板及“四预”建设,实现水库运行实况的数字化呈现、精细化管理、自动化安全诊断和智能化调度运行。

  在广东省数字北江芦苞试验段,浪潮集团和广东省水利厅联合打造了融合数字孪生、5G、AI技术,打造了全覆盖、全时空、全天候、全要素的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体系,实现洪水监测、水位智能识别、采砂船智能监管、芦苞闸无人值守、芦苞大堤安全运作、游泳智能识别警示等智能化业务,助力工程安全运作调度,实现涉水工程、安全运作全面监管。

  此外,在浪潮集团的参与建设下,南水北调中线长葛管理处基于AI、机器视觉技术,针对车辆违停、人员入侵、安全帽检测等17种检测场景建设视频监控智能分析系统,并通过大屏幕实时进行告警信息推送与展示,全方面提升国家级重点水利工程监管水平;都江堰灌区通过水利信息化建设向着透彻感知、精准量测、配水调度、科学预测、泛在服务的智慧灌区迈进……

  “圣人治世,其枢在水。”水利自古以来都是民生大事,深刻关系着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面对当前水利行业从治水向“智”水的跨越式发展,浪潮集团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军企业,将持续全面参与各地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灌区、智慧水务建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助推行业发展,全面助力水利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柯岩)

  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9日在德国慕尼黑宣布,将2023年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授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以表彰他在推动全球交通电动化和能源革命进程中的卓越贡献。

  正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第42届大会9日通过了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研究所的决议,标志着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

  近期,湖北省科技厅印发《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细则》,首次增设“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主要奖励45岁以下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奖金额度为20万元。北斗卫星团队关键人员、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岁数都在30多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赛道上,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已经是技术创新的主力。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宣与合作者分析发现,极端气候事件可能为非本土物种带来胜过本土物种的优势。刘宣等人对443项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评估了陆地、海洋和淡水栖息地里1852种本土动物、187种非本土动物在极端天气事件下的反应。

  经过5年科研攻关,中国科学家培育出世界上首只高比例胚胎干细胞“嵌合猴”。这个“不算太糟”的结果就是世界上首只高比例胚胎干细胞嵌合猴,研究人员花费了近3年时间才让它成功降世。

  记者9日获悉,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博物馆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发现1.9亿年前特异埋藏的恐龙化石群。

  9日,记者从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张健研究员团队获悉,该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将水稻种子油脂含量从2.3%提升至11.7%,为水稻、玉米、马铃薯、木薯等高产淀粉类粮食作物转换为油料用途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和思路。该研究通过集成“提效”“引流”和“扩容”3个策略提升水稻种子油脂含量。

  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报告,目前的厄尔尼诺事件预计将至少持续到2024年4月,会对天气模式产生影响并导致陆地和海洋温度进一步上升。”报告数据显示,自2023年5月以来,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月平均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相比以往的月中等水准,5月高出约0.5摄氏度,9月高出约1.5摄氏度。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刻变革,一幅数字生活新图景正徐徐展开,任何一个人都能够轻松的享受数字时代美好未来。

  随着北方地区陆续供暖,全社会用电量不断攀升,冬季电力保障工作受到广泛关注。

  海底地震的作业区域已从南海海域成功拓展至太平洋海域。此次任务是广州海洋局自主研发的超深水海底地震仪首次应用。

  记者于8日举行的“中国碳市场大会2023·上海”中获悉,目前,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世界创新指数(GII 2023)排名达到第12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学技术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大国地位牢固确立。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种业市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种业科学技术水平稳步提升,种业创新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晁代印研究组联合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吕世友研究组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该研究首次从特化细胞壁进化的角度揭示种子植物崛起的奥秘。

  据新华社电11月7日在重庆闭幕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我国首次提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倡议》,倡导并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理念,坚持“科学无国界、惠及全人类”,携手构建全球科学技术共同体。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题: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我国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前,在桂平全市已建成的67.59万亩高标准农田中,4.67万亩实现了“稻田+小龙虾”种养模式,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世界卫生组织7日发布《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有130万人死于与结核病相关的疾病,国际社会仍需作出更多防治努力。报告说,国际社会在研发新的结核病诊断方法、药物和疫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这些领域的整体投资水平制约了这些进展。

  始于中国、属于世界,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目前拥有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家会员,将逐步推动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和国际互联网的共享共治。

  近年来,云南省充分的发挥绿色能源优势,调整产业体系,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打造全链条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云南省能源局综合处副处长胡晓明:今年,随着大规模的新能源投产,风力和光伏装机容量已经先后超过火电装机,同时云南的绿色能源还通过“西电东送”源源不断地送到东部。

上一篇:特许经营权提前终止要依法依规!两部委发文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下一篇:如何绘就治水历程中的世纪画卷?这场论坛上专家献良策

欧宝平台登录注册app正版下载   备案号: 晋ICP备20004420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