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蒙古“最美科技工作人员”名单揭晓乌兰察布有

发布时间:2023-12-18 来源:智慧产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工作人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充分的发挥科技工作人员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区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学习最美、争当最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科协、科技厅、国防科工办联合开展2023年内蒙古“最美科技工作人员”学习宣传活动,经过组织推荐、专家遴选、社会公示等程序,

  于海峰,蒙古族,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是做向日葵种质资源创新、遗传育种工作。主持承担科研课题20余项,育成10个向日葵新品种,其中2003年育成的油葵新品种“内葵杂三号”,被评为自治区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制定农业行业标准1项,区域标准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件,登记科技成果10项。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推广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为向日葵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玉华,汉族,党员,内蒙古第四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作为一名女性地质工作者,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从始至终坚持对找矿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并将丰富的找矿实践经验与之相结合。致力于乌兰察布市各类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的设计、指导及验收工作。在矿山治理修复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应邀参加的两个行业标准的编写工作,对全区乃至全行业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示范区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伊琴,汉族,党员,二连海关技术中心研究员。30多年来一直奋战在口岸一线没有硝烟的实验室“主战场”,把关服务,筑牢祖国北疆国门生物安全屏障。完成国家省部级重大研究项目8项,11项国家专利,12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区域标准,编译科研著作1部,发表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论文20余篇,起草双边议定书(中英文)1份。国家专利、标准的研究与应用,解决了出入境动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关键性技术难题,为口岸快速通关、濒危野生动物物种鉴定及进出境动物疫病的快速诊断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显瑞,蒙古族,党员,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在种业技术创新中首次发现了谷子“白米半显性基因”,为高品质谷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照,成功把谷子抗除草剂资源和地方优秀谷子资源人工杂交,实现了优良基因聚合,选育出系列抗除草剂优质谷子品种。以第一完成人育成以“金苗K1”为代表的谷子新品种14个,其中一级优质米品种7个,10个品种完成了品种转化。

  布赫巴雅尔,蒙古族,中国农工党员,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始终坚守临床一线工作,用仁心仁术、妙手丹心不断筑牢“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把“让百姓健康”放在第一位。他日均门诊量达150余人,全年门诊量2万余人次,零基础、零起点创建了针灸推拿科,目前,该学科为本地区一流学科、自治区双重点学科,填补了多项包头市、自治区医疗领域的技术空白,免除了大量疑难重症患者外出就医之苦。

  乔鹏飞,汉族,党员、中国农工党员,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主要是做中枢神经系统多模态功能磁共振研究。担任《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疾病监测与控制》两本学术期刊主编,其中《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医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作为临床医生的“眼睛”,他用影像把脉,用图像说话,甘当人民群众健康的“幕后”英雄。

  刘广忱,汉族,党员,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主要是做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存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内蒙古科技计划等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部,科研成果大多数都用在解决边远地区高质量供电问题。多次深入工业公司生产一线,开展节能降碳及绿电应用技术推广,助力企业及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

  刘晓民,蒙古族,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从事水资源配置、水沙调控等研究。提出了流域“水—生态—经济”相协调的水资源动态调控技术,厘定了维持黄河内蒙古段河道稳定通量的输沙阈值,研发了多库入出流双决策的“冰—水—沙—生”联调联控模型与求解技术,主持编写水资源评价、规划等报告200余项,有力支撑了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沙调控方式的优化与调度实践。

  安军伟,汉族,党员,内蒙古清蒙石墨烯框架有限公司的正高级工程师。一直扎根工业生产的基本工艺改进基层一线,先后主持重大专项和新兴战略支撑项目3项,通过模拟计算理论和化工实验积累,带领技术工人先后突破了石墨烯低温剥离技术瓶颈和固液高效界面分离技术瓶颈,成功研发了低成本薄层石墨烯大规模制造工艺技术和散热导电技术成果,在内蒙古自治区完成科技成果登记5项,建设了年产2000吨石墨烯散热膜氧化物生产线篇。

  何亚斌,汉族,党员,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自工作以来一直在科研生产一线,长期从事特种合金材料及产品研制工作,主要承担了预先研究项目、特种产品研制项目、探索研究项目、新型核燃料芯块研制等科研课题研究工作,为核材料制造应用领域的研究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先后获得中核集团公司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

  张传飞,汉族,党员,中核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工作在中国铀矿采冶生产一线,为支援内蒙古铀矿大基地建设,只身来到内蒙古。他和他的团队首创以“资源数字化管理+数字建井+可视化高效浸出”为核心的“数字原地浸出可视化高效采铀”体系,为原地浸出“可视化”开采搭建了平台;首倡地浸采铀“数字建井”核心技术理念,研建了“数字建井”成套工艺流程,成功实现了地浸采铀工艺钻孔过滤器“定量”设计和溶浸液迁移精准控制,大幅度的提高了浸铀效果,为在内蒙古建造中国“新铀都”提供了强劲动能。

  李博,汉族,党员,乌兰察布市水土保持工作站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从事水利水保规划、施工和水土流失预防治理、水土保持方案和监测、监督管理、培训及科技下乡工作。在发展水利水保事业搞好科技服务方面,充分的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出色完成200多项规划设计,深入农村、建筑设计企业宣传水土保持科技知识,获得20多项奖励。

  肖瑞,蒙古族,党员,内蒙古医科大学教授,内蒙古自治区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以来始终致力于医学基础研究,并在生殖疾病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篇,并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为自治区医学卫生领域创新人才培养贡献了力量;同时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形式积极开展科普教育,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邢文华,汉族,党员,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在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矫形及内固定的研究中,经过坚持不懈的研究探索,实现了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精准化诊疗,优化了手术方案,提升了手术效果,降低了手术创伤,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推动了自治区脊柱疾病的个体化、精准化、数字化医疗的发展。主持科研项目18项,参与科研项目19项。以第一作者及参与者发表国内论文74篇、SCI共15篇,出版著作7部。

  苏华,汉族,党员,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研究站工程师,自2006年起在浑善达克沙地开展植被与环境变化相关生态学研究工作,投身草原牧区,致力于开发促进退化草地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草牧业新技术,已获授权专利15项。作为团队骨干提出了促进退化草地生产力恢复的畜禽草耦合模式,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相关研究论文8篇,在正蓝旗阿日林查干塔拉建立了长期示范基地,示范成果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和ECO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引用为“干旱半干旱区边际土地可持续管理”的成功案例。

  哈斯朝克图,蒙古族,党员,乌审旗第三小学科学技术创新教师。长时间坚持教科研工作,把科学技术创新和学科教学深层次地融合,带领学生在各级科学技术创新大赛中荣获多个奖项。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2件。研发了农村牧区智能低碳养殖设备,该设备运用现代高新技术为农村牧区生产科普助力赋能,打造智能化低碳生态牧业一体化养殖12个子系统,研发生产的20余套智能化自动化养殖设备在农村牧区广泛利用,为当地农牧民养殖牛羊数量提升了10余倍,省时省力效果凸显,对实现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增产增收作出了贡献,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青睐。

  贾慧莲,汉族,党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下属单位研究员。参加工作至今,23年来一直扎根科研一线,深耕某专业方面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多项重要科研项目,为推动本领域技术进步作出突出贡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得行业、院所级科技论文一、二、三等奖10余项;申请专利6项;参与、主持制定修订有关标准6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获得院所两级个人/集体突出贡献奖、先进工作者、杰出女职工荣誉称号。

  梁秀文,汉族,党员,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主任医师。长期致力于布病诊疗与防治的临床研究工作,创新布病诊疗方法和技术,利用蒙药药浴以及蒙西医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布病的诊疗,提升了布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数十年如一日,走进农牧民家中开展布病防治知识的健康宣教,免费体检及义诊5600余例,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册、流调记录材料5600多本。先后发表SCI、北大核心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

  陶军,汉族,党员,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一级工程师,长期工作在电力系统生产和科研一线个变电站的调试和整套启动工作,主持建立了自治区首个电力企业重点实验室,带领技术团队开展电网智能运维和新能源消纳技术攻关,提升了电网自动电压控制能力和新能源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消除了电压暂降导致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的安全风险隐患,为内蒙古自治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樊秀荣,汉族,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她一直奋斗在基层农技推广一线,参与园区建设、技术推广、品种引进、测土配方、肥料肥效试验及宣传培训等工作,主持的试验研究技术项目被推广普及,为推动临河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农牧业丰收成果奖、专利共9项;共发表论文论著及技术推广教材20多万字,成为指导本行业及当地农民群众工作和生产的有效工具书。

上一篇:有奖征文 来聊聊你心中的新时代水利精力

下一篇:水资源资产与现代水利工程分析

欧宝平台登录注册app正版下载   备案号: 晋ICP备20004420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