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林业水利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4-02-25 来源:欧宝登录app入口

  2022年,市林水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省市党代会精神,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决策部署,把握“大干项目”重大机遇,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坚决扛起“守绿水青山 护江河安澜”的使命担当。2022年,全市完成水利投资68.2亿元、绿化造林6.64万亩,分别排全省第1、第2,森林覆盖率达67.06%,继续蝉联全国省会城市首位,市林水局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市国际营商环境成绩突出集体”、“全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成绩突出集体”、“省关注森林活动15周年成绩突出集体”等荣誉称号,杭州数字孪生钱塘江流域建设列入水利部先行先试试点,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列入国家试点,全域开展幸福河湖建设经验做法由水利部简报刊登全国推广。

  1.重大工程实现突破。围绕省水利厅“大干项目、大干民生”攻坚部署,精心组织、靠前服务,在建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八堡排水泵站、西湖区铜鉴湖防洪排涝、钱塘区东湖调蓄湖、滨江区沿江区域提升4项工程基本完工,青山水库防洪能力提升工程隧洞全线贯通,谋划多年的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城西南排通道工程相继开工建设。15项前期项目中,富春江堤防提升、寿昌江流域综合治理(二期)等 9 项工程已开工,其中西险大塘、珊瑚沙海塘用地预审从报自然资源部到获批只用时9天、14天,跑出了“杭州速度”。

  2.水利投资稳中有增。认真贯彻落实稳进提质八大攻坚行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通过年初会商、一线指导、精准辅导、加强调度等方式,激励各地挖掘投资提高潜力、及时解决技术难题、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市全年完成水利投资约68.2亿元,同比增长16%,占省任务58.9亿元的116%,其中中央资金完成率100%。

  3.灾害风险有效防范。精准调配调度,成功应对“轩岚诺”“梅花”台风和今年出现的水利旱情,全市启动或调整提升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77次,发出调度令356份,水库累计调蓄洪水21.82亿方,平原河网排涝6.5亿方;压实抗旱抗咸保供水责任,新安江、富春江水库分别累计下泄水量2.57亿方、1.14亿方,保障了取水口含氯度不超标。果断应对旱情,通过水库联网联调、强化农饮水保供,解决约4.2万山区居民饮水困难,有效保障全市居民基本生活用水不受影响。着力防范风险,抓实百日攻坚、即现即清,除治松材线万株;累计劝阻下堤下江人员5.3万余人次,未发生钱塘江潮水卷人责任事故;全市森林火灾发生率0.17起/10万公顷,受害率0.0007‰,持续保持低发平稳态势。

  4.林长制工作高位推动。发布杭州市2022年总林长1号令,召开杭州市林长制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推进林业重点工作,全市林长制工作进展情况排全省第1。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林长6026名,林区警长593名,森林网格管理员3700余名,林长开展巡林1万余人次,构建了“林长+警长”森林湿地资源保护体系。建立“林长+河湖长+田长+检察长”工作新机制,提升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衔衔接机制,淳安县建立全省首个“林长制法官工作室”。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造林施工6.64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省级生态文化基地58个,建设古树名木文化公园28个,全国生态文化村6个,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个。

  5.美丽河湖迭代升级。市县两级均建立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河湖长体系+联席会议制度+配套工作制度”三个全覆盖,印发2个市级总河长令,召开全市联席会议,落实四级河湖长5545名,市级河湖长平均履职评价积分排全省第1。全面制定“一河(湖)一策”年度计划,完成河湖健康评价29条/段,完成率242%,位列全省第1,与安徽黄山建立跨界联合河湖长制度。“清四乱”问题整改销号157个(含2021年6项遗留问题) ,创建美丽河湖44条,水美乡镇26个,建德市列入水利部2023-2024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完成全省首批“幸福河湖试点县”建设任务,建德新安江-富春江水利风景区入选全国《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并成为2022年国家水利风景区高水平发展典型案例。

  6.湿地水城建设焕然一新。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全面启动,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工作方案,市林水局成立专班集中攻坚、快速推进,5大类16项认证提名指标完成率约85%。分解落实湿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年度任务6类24项,新申报省级重要湿地3处,淳安清心岛珍稀植物园等一批样板项目完工见效、精彩呈现。

  7.加速数智林水赋能。以空天地一体化,夯实林水感知基底。应用卫星遥感影像实现大范围监测,建立全国林水部门首个无人机应用联盟,清查梳理全市林水感知设备,初步实现一网统管。以智慧林水项目为牵引,打造特色应用场景。数字孪生分水江建设任务获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试点任务。分水江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应用取得1个发明专利、1个团体标准和1篇研究论文,全市水域监管一件事实现涉水事项的一件事、一平台、全流程的闭环监管。以网络安全为基础保障,提升安全防范能力。组织攻防演练对抗,着力提升网络安全整体能力,在水利部、水利厅、公安厅攻防演练中,成功抵御模拟入侵。

  8.抓好绿色富民产业。着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推进木本油料、竹笋、花卉苗木等林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示范村林下经济,在淳安、建德、临安等区(县、市)实施“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发展14个示范村、建立4200亩示范基地。积极做出响应山区共同富裕建设迫切需求,设立林道(古道)建设专项资金950万元,完成林道(古道)建设312公里,为山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积极开展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建设,成功创建“国家临安山核桃产业示范园区”、浙江省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24个,培育省级林业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3家。

  9.提升农村饮水建管。扎实推进省民生实事,完成改造农村供水管网298公里,完成率114.6%,提升12.55万人饮水品质。统筹指导各区、县(市)全力抗旱保供,做好用水调度,优先保障生活供水,启用备用水源107处,新增应急水源376处,送水60.6万吨,投入农饮保供资金4080万元,切实解决因夏秋连旱影响约4.2万山区居民的饮水困难。以旱情暴露问题为导向,以单村水站覆盖范围为重点,深入谋划乡村供水保障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估算投资19.4亿,并积极申报2023年市政府民生实事。

  10.加强理论武装,赓续红色血脉。积极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以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为统领,大力实施“红色领航·双建争先”行动,持续擦亮林水特色党建品牌,以一体推进“三不”机制为抓手,纵深推进“清廉林水”建设。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开展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25次,专题学习习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及省市纪委全会精神。集中收看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设计“六个一”载体掀起学习宣贯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制定学习宣贯计划,党组成员带头开展宣讲。持续深化完善以“七张问题清单”为牵引的党建统领工作机制,努力构建整体智治党建工作新格局。

  11.提升队伍建设,打造实干标兵。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以德为先、实干至上,选拔任用、公开遴选、公开招聘年轻干部,有力促进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以“双强双优”为平台,坚持实干实绩、严管厚爱,建立赛场赛马机制,先后选派49名优秀干部到重点工程、重要岗位、乡镇挂职锻炼,提高干事创的过硬本领。组织“一把手与青年面对面座谈会”暨青春悦读分享会等宣讲活动,开展岗位继续教育培训等,助推各类专技队伍完成知识转型升级。牵头完成“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新成立杭州市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服务中心(杭州市林业水利综合管理服务中心)。

  12.完善廉政监督,为民解忧纾困。持续深化“‘333’忠诚护卫绿水青山”党建品牌,制定“红色领航 双建争先”行动方案,严格落实“第一责任”。督促保持亲清政商关系,制定“5+3”廉政清单,强化水利工程全过程监管,率先推行水利工程电子招投标、工程建设项目EPC总承包。依托西湖先锋“先锋领杭”党员双报到服务系统,开展党建进工地及与社区结对联建活动,150余人次参与“企业大走访”、送清凉送温暖等活动,370人次下沉滨江、拱墅投入疫情防控,协助余杭、建德推进“破难题促发展助共富”项目,3个联合党支部服务镇街126人次,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7个。

  2023年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杭州林水将把林水工作置于全党全省全市的中心工作中去思考和谋划,围绕“稳进提质”和“除险保安”两大主线,聚焦“亚运保障”和“国际湿地城市创建”两项重点任务,深化“林长制、河湖长制”两大抓手,强化“农村饮水”和“林农增收”两大民生保障,着力打造“生态林水、富民林水、活力林水、人文林水”四大品牌,加快推进林业水利从单项治理向系统治理、从支撑发展向引领发展转变,在“两个先行”新征程上贡献林水力量。

  (一)打造“生态林水”,为美丽杭州擦亮动人色彩。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美丽杭州。一是强化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把杭州水网作为新阶段水利高水平发展的主抓手,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三大水系为基本脉络,重要湖库为节点,构建“一轴双带、三区安澜、四网融合”的杭州现代水网,以水利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城市能级跃升。二是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推进全域高质量科学绿化美化,突出抓好“六大森林建设”、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美丽生态廊道、古树名木和古道保护等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筑牢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屏障。2023年计划新增造林更新1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0万亩。三是争创国际湿地城市。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深入推动湿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举全市之力创建国际湿地城市,高质量创建一批省级重要湿地,助力建设更高水平、更靓颜值、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湿地水城”。

  (二)打造“富民林水”,为幸福杭州厚植民生福祉。林水工作一头连着生态文明建设,一头连着百姓民生。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的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严守水旱灾害防御底线。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打造高标准防洪排涝、防灾减灾体系。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按照“加快建设一批、实现开工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的思路,推进续建项目20项(其中完工见效3项)、新开工项目16项,储备重点项目3项,2023年力争完成水利总投资100亿,其中重点项目68亿。二是完善农村水利设施体系。谋划实施乡村供水保障能力提升三年(2023—2025年)行动,推进病险水库山塘三年清零和农田“五小”改造升级,逐渐增强农村饮水保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3年以解决西部山区单村水站为重点,全市计划建设乡村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工程45项,完成投资3.8亿元,实施水库除险加固34座,新改建水文测站410个。三是全力发展绿色富民林业。乡村兴,关键是产业兴。充分的发挥杭州森林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实施绿色富民产业“1455”工程(即实现一个目标:到2025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优化“四园”布局:竹产业园、花木产业园、木本粮油产业园、林下经济产业园;实施五大行动:传统产业振兴、新兴起的产业富民、科技强林、数字赋能、固本强基;做强五大产业:木本油料、竹产业、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森林康养,让“生态美”和“林农富”相得益彰。

  (三)打造“活力林水”,为数字杭州提升智治效能。按照数字中国和数字政府的建设要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和手段,推动林水行业现代化治理体系重构、制度重建、能力提升。一是深化智慧林水建设。以水利部数字孪生先行先试和创建国家林草局信息化示范区为契机,对标省级“九龙联动治水”和“林长智治”跑道,推进“数智林水”强基、扩面、提质,推动林水行业监督管理体系重构、制度重建、能力提升。迭代升级感知一张网,打造基于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地面监测“三位一体”的空天地感知体系;以分水江数字孪生为样板,集成流域、区块和水利工程等数字孪生应用,打造全流域数字孪生统一门户;基于全省“林火智治”平台,创新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森林资源监管和灾害防控体系。二是深化林长制河湖长制。发挥好林长制河湖长制牵头抓总作用,按要求印发市级总河长令,召开联席会议,完成河湖健康评价30条(段),完善“林长、河湖长+检察长”、联席会议、专班运作、跨界河湖长等有效机制,丰富《履职手册》等尽责形式,凝聚护林护水合力。突出实战实效,建好用好河长在线、林长智治等一批能用管用好用的应用场景,线上+线下相结合、日常强监管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相衔接,高效闭环整治破坏林地、河湖“四乱”等监管难题。创建省级美丽河湖9条,水美乡镇10个,中小河流治理110公里,继续夯实河湖建设管理基础。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深入实施杭州节水行动,高质量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全力打造南方丰水地区节水标杆城市。大胆探索、守正创新,在“民间河长”升级版、流域(区域)共治,以及碳汇、水权交易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创造更多杭州经验。

  (四)打造“人文林水”,为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增添独特韵味。坚持强基固本、从严从实,注重自然养人、人文育人,持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厚植林水文化渊源,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现代化的林水“铁军”队伍。一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大力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红色领航·双建争先”行动,慢慢地加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加强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推动“三不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纵深推进“清廉林水”建设。健全完善以“七张问题清单”为牵引的党建统领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党建工作整体智治新格局。二是建强林水干部队伍。围绕干部队伍、干部工作系统性重塑,树立实干实绩导向,优化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和素质,同时紧贴行业需求和形势任务,抓好干部队伍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着力提升干部队伍整体效能。三是厚植林水特色生态文化。坚持生态普及、文化引领、传承利用、融合发展并举,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深入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关注森林”等活动,持续办好植树节、湿地日、生态日、爱鸟周等重要活动。积极申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着力提升杭州国际美誉度与影响力。全方面实施杭州水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广泛开展古海塘、古树名木、森林古道等保护行动,打造各类古树名木主题公园和森林古道“耀眼明珠”。深化水工程与水文化、森林资源和森林文化有机融合发展,高水平创建一批省级生态文化基地、自然教育基地;积极探索林水“一馆一地两厅”服务功能拓展,全方位加强生态科普教育,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全民生态自觉。

上一篇:大学生校园职业规划大赛活动策划范文

下一篇:智慧园区建设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案

欧宝平台登录注册app正版下载   备案号: 晋ICP备20004420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