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融合型和美乡村规划策略——以马鞍山市雨山区三联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4-01-03 来源:欧宝登录app入口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从美丽乡村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城郊融合类村庄是城市形态和乡村聚落有机融合的特殊载体,也是新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重点研究区域[1]。本文立足选取典型城郊融合型乡村——马鞍山市雨山区三联村,在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制约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城郊融合类村庄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规划策略,为其他同类型村庄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高水平建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调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一以贯之地体现了我们党对乡村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规划[1]。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涵包括:一是要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二是要建设绿色美丽的宜居环境,三是要形成就地就近就业与多元增收的宜业空间,四是以“和文化”为内涵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加快打造一批和美乡村精品村、示范村,科学指导和美乡村建设,浙江、安徽等省纷纷出台和美乡村建设指南。如何结合实践因地制宜科学提出和美乡村规划策略值得思考。

  城郊融合型村庄是指城市近郊区及县城城关镇周边,处于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村庄。城郊融合型村庄因邻近城市主城区,地理区位优势显著,产业类型丰富,人口结构较为复杂,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具有建设和美乡村的发展基础。在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城郊融合型村庄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并对该类村庄提出了以下要求:要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相互连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2]。因此,城郊融合型村庄将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点区域,研究城郊融合型村庄规划意义重大。

  三联村是马鞍山市雨山区下辖的城中村,以其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可完全覆马鞍山市主城区,是城郊融合型村庄的代表典型。因此,本文选取三联村为例,在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制约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城郊融合型村庄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规划策略。

  三联村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佳山乡东部,总面积约为3.8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4000余亩。下辖1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111人,共652户,非流动人口800多人。村庄一产以传统粮油、果蔬种植为主,二产以土建、加工制造业为主,三产以文化产业为主。三联村曾获得2006年安徽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9年安徽省卫生乡村等荣誉称号。

  三联村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佳山乡东部,与城市主次干道连接顺畅,半小时交通圈可覆盖整个马鞍山市城区,西部和南部衔接马鞍山市主城区,北部毗邻马鞍山大学城,东南与马鞍山市市委党校接壤,可作为城市后花园,服务于周边市民群体、学生群体和党员群体。

  三联村内部及周围景观要素丰富,拥有耕地902亩,园地19亩,林地1254亩,水域415亩,村庄东部还有2片国有公益林,总面积约250亩。

  村庄核心片区以水田、农村宅基地和坑塘水面为主,用地类型丰富,涵盖17种用地类型。其中水田占地面积最大,为209.48亩,占比35.56%;农村宅基地占地160.16亩,占比27.19%;坑塘水面占地75.66亩,占比12.84%;公用设施用地与沟渠占地面积最小,分别为1.95亩和0. 12亩,占比依次为0.33%和0.02%。

  作为安徽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安徽省卫生乡村、全市第一批村庄清洁行动示范村,三联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村庄内道路等级分明,基本实现直通到户,主要道路建设标准较高,生活道路路面均已硬化,能够很好的满足村民通行需求。村庄范围内均已铺设燃气管道、安装移动网络与有线电视,设置了公厕、污水处理设备、玻璃钢化粪池、变电箱、垃圾处理点、通信设施和太阳能路灯等,并已完成垃圾分类试点建设。村庄公共服务配套齐全,包含村委会、文化舞台、健身设施、法治广场、停车场、村民大管家网格服务点等。

  三联村所在区域为丘陵地带,建筑风貌呈现出丘陵岗地特点。村庄内建筑形式多为院落式,以一、二层为主,院墙较高,墙体色彩以白色为主,屋面颜色以灰色为主,注重与岗地风貌相融合。房前屋后绿化程度较好,具备一定开敞空间和公共空间。村内水系丰富,塘口水质较好,滨水绿化情况优良。

  三联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共652户,户籍人口2111人,其中非流动人口800多人,占比38%。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仅有部分工业用地租金收入。2019年三联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1万元,远低于雨山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万元的水平。

  三联村农业以粮油、蔬果传统生产为主,主要有葡萄、草莓种植、大棚蔬菜;畜牧业以禽类饲养为主,饲养规模较小;目前为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亮凡”葡萄等品牌搭乘“互联网+”实现了线上销售,乡村旅游业以姚家寨生态园为主,但未形成带动作用。工业以土建、加工制造业为等科技含量不高的产业为主;经营主体有马鞍山鑫隆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马鞍山市佳联工程准备有限公司、马鞍山市国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马鞍山市工友机电修造厂、马鞍山圣鸿食品有限公司、扫帚生产厂。服务业上以文化产业为主,目前经营主体有魏丰年书画工作室、亚子水墨工作室、金寨玉文化马鞍山研究会等。

  村庄南部有工矿铁路经过,对交通造成一定阻碍;部分生活道路不够平整、衔接性差,存在破损、绿化不足等情况;生产道路数量少且路面窄,缺乏硬化或路面状况较差。污水处理设备管道有渗漏,部分塘口水质受一定的影响。存在电线电缆分布凌乱现象,产生一定安全风险隐患。公服设施少且集中于中心村,覆盖范围有限,同时服务功能单一,与城区差距较大。

  农村工作任务繁重、村级班子人手不足,村干部的主要精力用于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处理矛盾纠纷上,对于村域产业提升、资源整合利用方面专业度不够,有心无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也被边缘化。群众参政议政缺乏相应平台,农民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有限。村庄文化体育设施不足,农民文体生活单调,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也不高。

  规划在综合分析三联村发展基础条件与和短板问题的基础上,瞄准市民群体、学生群体和党员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实现村庄的单一居住空间向多功能空间转变,传统种植业向体验农业转变,原乡人居住空间变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共同的居住空间转变为目标,策划三个主题发展定位:

  (1)“乡村善治+乐居”:优化中心村党群服务功能,提升三联村整体人居环境,满足党建服务和村民生活的需求。

  (2)“多彩产业+乐活”:基于乡村的建设基础,从乡村旅游发展出发,紧抓3A景区市内评级的有利地势,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为前期遵循,以3A景区创建为后期目标,率先谋划。实操层面,以墙绘和铁道为抓手,针对周边高校学生群体的消费需求,打造网红村。

  (3)“共享农庄+乐享”:秉持“共建、共享、共赢”理念,挖掘共享资源,创新共享机制,打造共享农旅产业。

  规划“一核一轴双板块”的空间结构,设置入口景观展示区、宜居乡村示范区、四时田园体验区与生态山林涵养区四大功能区,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村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非流动人口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持续提高,农村集体营收持续增加,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在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的基础上,参照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3A景区的建设标准,优化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建设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拓宽公共服务范围,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开展房前屋后“微田园”工程和民居生态改造提升工程,做强“美丽庭院”品牌;通过乡土树种、果树、花木、草花的搭配,做好主要道路增绿补绿和农田景观化改造;优化驳岸形态,利用水生植物的合理配置提升滨水景观;统一设计和布设景观照明设施、垃圾桶、座椅、景观小品,重要节点处设置与村庄整体风貌相得益彰的标识标牌、精神堡垒等。

  修缮提升污水处理管网等设施设备,做好村庄水环境整治;在满足现有村民日常使用的基础上,考虑村庄的中远期发展需求,增设适当规模的集中型停车场、活动广场、景观游园,配备旅游公厕、垃圾中转站等。

  优化现状健身设施、文化活动广场和便民综合超市,完善残疾人康复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公共图书室、文体娱乐室、青少年活动室等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公共建筑,结合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拓展信息咨询、导览、邮政、休憩等旅游服务功能,满足乡村旅游发展需求[3]。

  深入挖掘三联村的农业和文旅资源,支持大学生和村民围绕休闲农旅、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创业、就业,推动农业由传统种植向体验农业转变,提高种植业相对效益,发挥旅游业比较优势,体现乡村的文化、生态和美学价值。

  整合三联村的农用地,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利用林场资源进行林下生态种养,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和农产品品质,为市民提供绿色新鲜的果蔬产品和农副产品;划分出部分菜园、果园发展认养、共享农业,针对大学生、党员群体、姚家寨康养群体和一般市民,开发多元农事体验项目。

  由政府和村集体牵头,将部分闲置民房流转后租赁给市场主体,打造精品民宿、农家乐建设样板和运营管理典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村民将闲置农房打造为主题民宿或农家餐厅,村委和村级旅游发展公司做日常监管和指导,由村民和消费者共同经营管理,实现食宿与利益共享。

  以铁道与火车为特色元素,对村庄主入口进行IP化打造,将村口破旧住宅改造成特色咖啡馆,打造三联村网红打卡点;利用连续围墙、院墙绘制主题墙绘,配合绿化工程,形成独特街巷景观,打造别具一格的村庄公共空间;建设林下木屋,盘活闲置农房,植入农产品展销、特色餐饮、手工体验、桌游娱乐、团建活动等新业态,吸引年轻客群,激发村庄活力。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1]。

  充分的发挥党校分教点作用,开展党建宣传、红色文化教育等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同时将“主题党日”活动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动员党员干部率先做好榜样;切实维护三联村的山水林田资源和岗地特色风貌,联动马鞍山大学城资源,坚持艺术赋能和美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文化品位,推动以艺化人、以艺兴村,满足群众精神文化发展需求。

  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探索“一事一议”和网格化乡村治理模式,设立矛盾调解室、乡贤会客厅,并通过村规民约、评比等村民自治办法,引导农民全程参与和美乡村建设[4]。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帮助农民形成低碳节约、生态环保的健康生产生活理念;通过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深入开展“文明户”“最美家庭”“卫生家庭”等模范评比,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明村镇创建、移风易俗改革等。

  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精神文明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和美乡村综合管理工作台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由政府引导,组织建立“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以合作化、集体化、股权化为路径,搭建村庄产权交易平台和旅游发展平台,协调运营村级资产资源,通过规划突破、农户及集体经济和合作组织发展权利突破、要素市场化突破,实现产业升级、村庄建设升级、服务和治理升级以及生态升级。通过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方式,引进优质企业、资本、人才回流乡村,开创放活产权、赋能产业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本文以马鞍山市雨山区三联村为例,提出城郊融合型村庄的和美乡村规划策略。一是分析城郊融合型村庄与别的类型村庄资源条件的差异性,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以城乡融合、农旅融合为路径,明确发展定位;二是基于三调成果,遵循上位规划,合理高效利用各类用地,落实村庄的空间部署;三是对标“宜居宜业宜游”,在美丽乡村规划的基础上,从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升级为打造绿色美丽的宜居环境,实现居住空间向多功能空间转变,传统种植业向体验农业转变,原乡人居住空间向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共同的居住空间转变;四是联动村庄周边的市委党校、大学城,将“党建文化”“艺术”与村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有效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五是建立由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社会力量联动的多方协同机制,有效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具有扎实基础,符合乡村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是系统模块设计和整体谋划的建设单元,也是各方合力推进的平台载体。三联村作为城郊融合型村庄,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针对其开展的和美乡村规划实践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以农民为本,立足地域特色,坚持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遵循规律,注重质量,能够为长三角地区城郊融合类村庄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0年12月,安徽省马鞍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马鞍山乡村振兴专班重点工作推进方案》,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由此提出乡村振兴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休闲农业重点项目、民宿、星级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等要素,重点包含雨山滨江片区在内的7个示范片区,同时提出将每年在片区内遴选1-2个特色村庄开展农文旅融合型的特色田园精品村建设。该方案的提出,为马鞍山市乡村振兴提供方向。

  中农富通长三角规划所受马鞍山市雨山区农业农村局邀请,参与乡村规划建设,其中,重点规划项目如下:

  基础特征:本规划项目所在地属于安徽马鞍山市雨山区陈家村行政村,涉及五四、中坝、西闸、胜利四个村民组,总体规划面积约1878亩。项目所在地北部距革命路约200米,东邻大漾水系,西邻长江、与陈家村江堤路相交,是一处四面环水,生态禀赋较好的城郊融合型村庄,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规划内容:根据特色田园精品村的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结合所属片区产业基础、地形地貌及交通水系等现状条件,形成“一核一带三区”的空间结构,以“人字山墙”的新江南水乡建筑形式提升改造中坝村整体村貌,重点围绕村庄建筑提升、公共节点建设、道路水系畅通畅联等内容做专项设计。以打造沉浸式滨江水乡度假休闲地的目标,延续中坝既有的景观格局,保护“水-坝-田-村”相对平衡的生态结构,并依托滨江独有的优美风景,以水为链,以“江渚渔樵,人间中坝”为乡村旅游发展主线,打造一个集绿色农业生产、体验式农业旅游、水乡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富美中坝村。

  基础特征:本规划项目所在地属于安徽马鞍山市雨山区采石街道九华村行政村,位于九华村东南角,西邻荷包山,南侧与采石矶风景区相连,包含建丰、红旗、立新三个村民组,总体规划面积约400亩。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规划内容:根据特色田园精品村的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结合所属片区产业基础、地形地貌及交通水系等现状条件,形成“一核一轴三区”的空间结构,利用依托现状农田基底,通过设置趣味启蒙类农事研学活动,弘扬具有地域特色的“千字文”蒙学文化及战争文化,打造采石农趣启蒙基地形象。重点围绕公共节点建设、道路景观优化、文化赋能等内容做专项设计。以美丽乡村为基础、以农事体验为核心、以田园趣味游乐活动为爆点、打造马鞍山美丽乡村旅游名片,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现代美丽乡村旅游新标杆,打造集亲子娱乐、田园观光、地域文化展示、蒙学教育、素质拓展、农机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的特色田园精品村庄。

上一篇:人生一定要做好的3个规划

下一篇:“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案例研究 —— 以达拉特旗树林召镇白柜村为例

欧宝平台登录注册app正版下载   备案号: 晋ICP备20004420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