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这些事被点赞关注!

发布时间:2024-04-12 来源:智慧水利整体解决方案

  近日,安徽合肥第八中学(以下简称“合肥八中”)联合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笔架山街道在匡河公园共同举办“匡河梅林春意闹,八中会友谱华章”暨第二届匡河梅林诗会活动,合肥市蜀山区30所初中、4所小学的师生代表共赏匡河梅林,共同奔赴一场春的盛宴。

  据了解,本次活动分为梅林行赏、梅林雅集和梅林诗会三个部分,合肥八中语文、历史、美术、生物学科组各自展现本学科特色,融梅入课,以梅化人,在匡河梅林为学生带来一节节缤纷多彩的美育课堂。

  春始绿,水始融,梅花初绽新蕊,层层粉白霞绿,构成了最美的人间三月。师生和市民游客置身绚烂花海中,与春景相映成趣。

  活动现场,合肥八中高二(7)班同学精心策划了一组咏梅赞诗,他们或身着传统服饰于春光里优雅起舞,或将梅花入诗于林间放声诵读,学生化身梅花使者,尽显蜀山学子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合肥八中美术组的学生们向游客展示各具特色的梅花主题书画作品,还有同学现场作画,几笔下来,梅的神韵便跃然纸上。

  合肥八中历史组召集了一批热爱汉服文化的学生志愿者,他们身着锦绣华服,伴随着古典音乐在梅林间穿行,为现场的游人带来一场视觉盛宴。“今天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学习诗词的热情,还展示了孩子们的青春活力。”市民张先生说。

  3月的江淮大地,春光涌动,生机勃发。在合肥西部,被人们称为“江淮大运河”的引江济淮工程雄姿展现,清澈的江水一路北上、奔腾入淮,让长江、淮河实现世纪“牵手”。

  千里运河,缓缓奔流。从历史中流淌而来,今日的大运河不仅是一卷厚重的历史文书,一轴壮阔的波澜画卷,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富矿。随着引江济淮工程的推进,江淮运河两岸成了发展的热土,一座生机勃勃的现代化新城强势崛起,这就是运河新城。

  运河新城片区自启动以来,从始至终坚持省委、市委提出的战略定位,聚焦引江济淮主体工程,营造一河清泉水、一道风景线、一条经济带的美好格局。

  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核心区和国内一线城市同类区域,蜀山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运河新城,明确了“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优良”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创新创业创造”的城市建设升级版、产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破土、萌芽、生长,一座现代化新城,正阔步走来。

  安徽智能软件产业园一期建成投用以来,已集聚软件企业300余家,首批落户企业涵盖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网络安全、工业监测、智慧医疗等领域。

  安徽智能软件产业园项目三期位于运河新城科学技术创新中枢,规划打造科创研发、高端商务、文化展示、商业休闲、主题地产、社区服务等功能。

  聚焦环境产业、数字化的经济和大健康产业,慢慢地增加要素保障、夯实产业链招商,宜业的运河新城正不断推动城市更新、经济提质。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正在快速形成。

  “2023年以来,总投资20亿元(一期10亿元)的中贝新能源总部及PACK生产基地项目,投资24亿元的运河新城阳光电源零碳技术(智慧能源中心)产学研基地项目加速推进……这些项目将逐步提升运河新城的产业能级,为全市勇当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贡献力量。”蜀山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十四五”期间,运河新城依托“科大硅谷”“中国环境谷”双谷联动的全域科创格局,深入谋划并启动产业导入。突出节能环保、信息技术、大健康、高端服务业等产业方向,加快安徽智能软件园、阳光电源、中水三立等项目建设,重点引进环保研发技术、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治理、环保工程及环保服务等环境产业上下游企业,打造环境科技型企业聚集区,将运河新城建设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合肥重点片区建设新样板。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大动脉,承载着城市的发展和未来。设立之初,运河新城就立足城市定位,构建“城乡一体、内通外联、快慢结合”的交通系统布局。

  今年初,G312合六路(新桥大道—侯店路)工程正式通车放行,全长约6.75公里,宽60米,双向6车道。这条全程无红绿灯、快速化道路,成为串联运河新城与合肥市区、六安市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快速缩短通行时间,将进一步凸显运河新城在合六双城融合中的战略支点作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激发区域发展潜力。

  不仅“外通”,还要“内联”。蜀山区不断加速推进运河新城路网建设,为项目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硬环境。目前已累计开工市政道路67条,总长度约96公里,形成“三纵四横”骨架路网。

  “目前道路已经基本能满足工作生活需求,等地铁沿线启动建设,去合肥市中心将更加快速!”谈及近年来运河新城的变化,在运河新城“工投·蜀山慧谷”工作的杨先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2024年,蜀山区将全速推进运河新城道路建设,新建心湖南路(佛岭寨路-蜀山大道)、三房郢路(望江西路-原酒香泉路)、万泽路(玉镜路-蜀山湖路)、石牛路(万泽路-蜀峰路)等四条道路,进一步提升交通路网通达性。

  当下,在运河新城,一片片工地厂房中、一声声机械轰鸣里、一座座钢铁塔吊旁,随处可见项目建设的火热场景,处处跳动着强劲的发展脉搏。

  运河潮涌,奔竞向前。位于运河新城片区西城大道与望江西路交口东南角,阳光电源零碳中心正加快建设,该项目是运河新城片区承接合肥新能源产业升级、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运河新城片区发展新兴起的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在安徽智能软件园(三期)项目现场,工人师傅们正抓住有利时机,抢工期、赶进度,全速推进项目建设,该项目已完成各单体、地库结构封顶,启动幕墙工程项目施工,距离全面竣工又近一步。该项目紧邻运河新城核心区,致力于打造江淮运河旁的生态绿城,成为产城融合发展新典范。“项目建成后,将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提质扩量增效,力争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载体,在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蜀山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蜀山区将全方面推进运河新城14处已签约产业类项目加快建设,重点保障合肥零碳中心项目一标段、中贝通信、卓海、中水三立项目年内投产,全力推进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蜀山工人文化宫等省重点项目建设。

  路网建设快马合辙的背后,是运河新城聚焦民生所需,逐渐完备配套设施,大步流星建设项目的铿锵足音。

  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蜀山工人文化宫、运河新城睦邻中心等重点项目正快速推进,“三纵四横”骨架路网建设全面提速……这座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正焕发出强劲动力、迸发出巨大能量,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强势挺进。

  记者在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项目现场,感受到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的忙碌景象。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位于金水湾路与段公路交口东南侧,总建筑面积约24.7万平方米,设计规模120个班级,可容纳6450名学生,今年秋季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

  教育要贴心,高水平组团接连入驻。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教育集团心湖校区和合肥市安居苑小学教育集团心湖校区两所学校已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南校教育集团运河新城校区、合肥市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运河新城校区已完成设计招标,计划建设48班小学、36班中学;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一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在校学生7000余人,二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市委党校新校区等一批优质教育项目有条不紊推进,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住房要放心,安置点项目持续推进。运河新城目前在建安置房共12处,包括西城菊苑、紫薇苑、海棠苑、桂花苑、牡丹苑、丁香苑,引江济淮安置点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五期在内的所有的安置点项目已全部完成整体的结构封顶,总占地面积1469亩,总建筑面积292万平方米。其中,菊苑、紫薇苑、西城丁香苑计划2024年5月前完成竣工验收,其余安置房将于2024年陆续竣工验收。用心筑巢,托举百姓安居梦。

  作为合肥市重点发展的五大片区之一,从“一纸规划”绘蓝图,到“多点开花”抓实干,经过这几年大刀阔斧的建设,如今,运河新城正以其日新月异的样态、驰而不息的状态、昂扬奋进的姿态,让这座新城的未来轮廓愈加清晰,重新开启运河时代的新篇章。

  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今年的主题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全自动水质检测、“一张图”智慧水务、智能化污水处理站......在蜀山区,“中国环境谷”的企业用卓越的技术和丰沛的成果,为全国多地水生态环境保护注入了科技力量,守护祖国的大江大河。

  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湖滨湿地水草茂盛、百鸟翔集,东方白鹳、白琵鹭等珍稀鸟类在戏水觅食,与湿地、蓝天构成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是人们共同的期盼。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巢湖的水质整体达到并稳定在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巢湖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这背后有来自“中国环境谷”中水三立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水三立”)提供的技术支撑。

  中水三立,是一家与“水”有着不解之缘的科技型环保企业。“数字巢湖”就是中水三立承接的巢湖综合治理项目之一。

  中水三立运用GIS、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并结合地面监测设备,建立了天地空监测体系。

  3月22日,在“世界水日”这天,记者走进中水三立展厅,一款款治水“黑科技”产品特别惹眼。打开巢湖流域水环境智慧监控平台,一张张动态数据图跃入眼帘,巢湖流域主要干流、支流的地理信息以及湖泊水质、水量、蓝藻水华等多项情况在系统界面上一目了然。

  据了解,中水三立作为“数字巢湖”项目系统总集单位,充分运用GIS、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并结合地面监测设备,实现了地理信息数字化,建立了天地空监测体系,构建了时空大数据平台,研发了多用途数值模型等。“拿‘慧’治藻来说,公司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技术,精准掌握巢湖蓝藻的变化趋势,构建的智慧化蓝藻监测预警体系,为合肥水污染防治、打赢巢湖蓝藻歼灭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中水三立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数字巢湖”平台是集监测、研判、预警、决策等系列辅助功能的巢湖流域智慧管理大脑,堪称巢湖治理的一大“利器”。

  多年来,中水三立不仅参建了多项南水北调信息化工程,还研发出水体综合毒性在线监测仪、水体藻类荧光光谱原位监测仪等水利信息化硬件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水利、环保、农业等众多行业。

  如果说“中国环境谷”是“生态环境医院”,那么中科智慧环境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智慧”)就是水环境诊治的“医生”。

  在合肥AI水质自动检验测试中心,记者看到现在已实现全自动检验测试,一个机械手臂从放置区抓起从十五里河采集的河水样本,自动传送到水质检测的全自动“生产线”,通过优化算法,效率是传统实验室人工分析的40到50倍。“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以自动检验测试仪器为核心的合肥AI水质自动检验测试中心,指标覆盖面广,日均样品检验测试能力可达500个。”中科智慧首席技术官钱飞进介绍,这套检测系统具有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特性,可实现水质监测项目全自动、批量化和无人值守检测,提高水质检测效能、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溯源性,同时大幅度降低检测成本。目前,这套系统还对阳澄湖、白洋淀等河流的水样做多元化的分析,指导当地环保部门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进行治理施策。

  此外,该公司还基于水质自动监测站,配合流量计、水位计、流速仪、雨量计、视频等多种感知设备,对十五里河、太湖等流域排水入口采集水位、流速、流向、流量及雨量等数据,并结合积分算法,可实现100余项水质监测指标的在线监测,准确计算污染通量,为精准治污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撑。

  安徽新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季环保”)是“中国环境谷”首家入“谷”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专注于市政污水、工业废水的治理与运维,以及河湖水环境的治理、修复。”该公司执行董事黄鑫说。

  治污先治源,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水达标排放是治污环节中重要一环。记者在新季环保可视化管控平台上看到,芜湖市某小区所排放的生活垃圾污水,不断地进入小区装配式污水处理系统。这些来自居民住户的卫生间、厨房等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在污水处理站“洗个澡”后,污水变为达标排放的清水。

  “医疗污水、生活垃圾污水、工业污水等不相同的领域的污水、废水排放标准都不同,处理的工艺流程也自然不同。”黄鑫介绍,公司依据不同场景的需求量身定做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一体化智能设备,各种水质和设备正常运行状态通过监测传感器,将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利用5G网络,传输至公司自主研发的运营管控平台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实现了无人值守。

  “科技创新是公司得以发展壮大的底气,目前我们正与合肥工业大学进行课题研究,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黄鑫表示,企业在遇到“疑难杂症”时,还可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寻求技术指导,借助破解研发难题,这也正是公司入驻环境谷的重要原因之一。

  逐绿而行,以绿生金。近年来,蜀山区持续在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上做“加法”,“去年,由专班牵头开展的‘中国环境谷走出去’系列活动为企业寻找潜在客户,为需求方打造匹配方案,建立起了常态化场景需求与场景能力的双找机制,受到很多企业欢迎。”蜀山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专班负责人李尧飞介绍,“走出去”活动推动了谷内各类企业和地方政府、各地生态环境部门、企业的环保需求精准对接,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促生产。目前,已组织近50家企业先后走进省内6个城市助力科技成果与企业问题精准对接,促成项目合同总额近6000万元。近期,“走出去”系列活动还将走进省内外数十个重点城市。

  截至目前,“中国环境谷”已集聚阳光电源(零碳基地)、湖南力合、蓝盾光电、中贝新能源、联鹏新能源为代表的环境领域重点企业400余家,在大气、土壤、水等节能环保产业细分领域建立领先优势,积累了一批具备产业化条件的科研成果,2023年营收突破450亿元。

  搭建制作机器人、编程调试、巅峰对决……3月25日至27日,由蜀山区科学技术协会、蜀山区教育体育局主办的2024年蜀山区青少年机器人选拔赛在合肥市五十中西校成功举行。全区共有168支代表队,520名中小学生大显身手,展开激烈角逐。经大赛裁判委员会对参赛项目进行综合评审,优胜队伍将代表蜀山区参加全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是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一项将知识积累、技能培养、探究性学习融为一体的普及性科技教育活动。据了解,此次选拔赛为期3天,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两个组别,共有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大疆机甲大师青少年挑战赛等10个竞赛项目。“比赛要求参赛选手对机器人进行现场编程、设计、组装以及完成比赛任务等,非常考验选手的日常观察与积累,在比赛过程中去寻找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蜀山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既是一场机器人爱好者的科技盛宴,又为热爱科学、渴望在实践中研究机器人的青少年搭建了学习、交流、探索的平台,激发了他们探索科技的热情,促进了科学素养的提升。

  比赛现场,参赛选手基于智能硬件和编程软件,通过编写程序,对搭建好的作品进行控制,穿越层层关卡,完成设置好的科目任务,参赛选手协作配合,比拼现场精彩纷呈,惊喜不断。选手们冷静自信地面对挑战,在赛场上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创意、方案和设计,让机器人秀“翻”全场。来自全区520名选手同台比拼,尽显科技创新风采,通过竞技与交流,碰撞出科技火花,点燃科技梦想。

  近年来,蜀山区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不断开拓创新,在引导青少年系统学习科学、技术、工程、艺术等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为中小学生搭建了科学技术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普及。

  下一步,蜀山区科协将继续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提升青少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开展好中小学研学实践、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流动科技馆巡展等活动,为蜀山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日前,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23年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合肥蜀山区辖区企业——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合肥华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钢结构建筑有限公司六家企业技术中心获评优秀。

  开展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旨在树立一批创新能力强、创新机制好、引领示范作用大的行业骨干企业,鼓励引导行业骨干企业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高,促进全省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原则上每两年组织一次企业技术中心评价。

  近年来,蜀山区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支持辖区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截至目前,蜀山区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2家,8个产品被认定为“安徽工业精品”。

  近年来,合肥蜀山区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抢抓长三角区域发展机遇,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共推城区合作、强化协同创新、深化产业协作、推进开放共赢、联动民生共享,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公司的业务已拓展到上海、杭州等城市,在大气检测等领域与长三角区域城市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合作。”近日,合肥中科红外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孙永丰说。该公司专注于国产化红外光谱精密分析仪器的工程化开发和行业应用,2022年落户蜀山区,成为“中国环境谷”云集的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蜀山区积极构建与长三角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体系,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在环境监测、污染防治等七大领域开展对接合作。目前“中国环境谷”集聚环境领域企业超400家,营收突破450亿元。

  依托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蜀山区块,蜀山区做强数字经济产业,打造软件信息产业集群。2023年,安徽智能软件园推介签约暨首届场景设计大赛场景发布会在“中国软件名城”杭州成功举办;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发展新业态,与宁波北仑港合作打通出海通道,与上海金鹏航空公司合作开通国际货运航线,推动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

  截至2023年底,沪苏浙地区在蜀山区投资亿元以上项目累计38个,总投资额超277亿元,京东超体、盒马鲜生、仁洁智能等一批长三角优质项目落户蜀山区。

  推动长三角园区合作。依托国家级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节能环保、跨境电商、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蜀山区加强与上海、杭州、无锡等地产业园区、自贸区合作,深入开展体制创新、金融合作、人才交流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与无锡锡山经开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加入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主动在科技创新、商贸文旅、民生服务、机关党建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建,签约政务服务、人才共育等13个合作项目。牵头开展名企优品长三角行活动,与长三角各城区商圈商户深度共建。发起签约长三角文化和旅业信用体系建设跨区域合作,携手打响“信用长三角”品牌。

  2023年8月,“科大硅谷”蜀山园顺利开园,多家来自长三角区域的全球合伙人签约,南京优存、康湃医疗等科创项目签约落地。

  近年来,蜀山区实施“全域科创”战略,打造科创合作新高地,加强与长三角区域的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生态优化等方面的互动融通,推动创新要素高效集聚。共建科研创新平台,依托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等高校院所,蜀山区持续深化长三角科研合作,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助力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营造协同创新生态,蜀山区加入长三角县市区(科技)产业协同发展联盟,共同建设科创共同体和产业协作生态圈。

  2023年,蜀山区获评首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学岛站获评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

  近日,安徽省旅游星级饭店暨旅游等级民宿评定委员会对安徽省首批“皖美金牌民宿”评定结果公示结束,蜀山区小庙镇的小岭南民宿上榜。

  从合肥市区驱车约30分钟,便能抵达蜀山区小庙镇马岗村大、小岭南,穿过一段乡村彩虹跑道,就会看到错落有致、风格不一的民宿,让人不禁欣喜,原来繁华都市不远处有这么一处田园东篱。

  据了解,大、小岭南为保留原始的乡村风貌,遵循着“先留住村庄,再留住乡愁”的思路,摒弃大修大建,修旧如旧的设计,又加载了舒适、便捷的现代服务功能,让43户农民闲置老宅焕发新生。白墙灰瓦,花草矮篱,与周边的原生态自然环境深度融合,处处透着几分江南秀美,形成了一隅民宿集群,成为具有乡村生活的微缩、人文情怀的归宿、风格各异的主题等特点的微型度假目的地,给人宿于乡村、隐于田园、归于慢生活的体验。

  近年来,蜀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围绕“品位化设计、品质化打造、品牌化管理、差异化发展”原则,最大限度地融合地域民风、民情和历史文化,推动民宿产业品质化、特色化发展。

  据史料记载,合肥发源于古东淝河与南淝河交汇处,经专家考证该交汇处正位于小庙镇。“‘合肥之源’是小岭南一张历史文化名片,不仅如此,你会发现小岭南四周处处都有鲜活的历史文化印记。”蜀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鸡鸣山、曹操河、滁河干渠、大蜀山干渠等山水风光秀丽,塘岗文化、三国文化、漕运文化等文化民俗繁多,中国(蜀山)马拉松文化博物馆记录着中国马拉松的文化历史,还有省级非遗项目庐州土陶博物馆,用泥土诉说乡愁。

  下一步,蜀山区将持续推进乡村民宿发展融合多种业态,构建“民宿+”生态圈,全面提升全产业链服务,推动民宿品质化、规模化发展,打造成为引领蜀山乡村旅游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重要载体。

  日前,在合肥市蜀山区笔架山街道翠庭园社区九重锦园小区,随着7部电梯集体“上新”,困扰小区居民三年多时间的电梯安全问题,终于得到逐步解决。

  “尽快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电梯,是许多居民的共同心愿。这次能够顺利完成14部电梯招标及其中7部更换工作,离不开街道、社区的积极推动。”九重锦园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梁文华感慨地说。

  毕竟,过去三年多来,搭乘小区电梯,一直被九重锦园小区居民视作“高危行为”。

  “有次,我家里人乘坐电梯,直接从32楼‘自由落体’,卡在16楼和17楼之间,现在想想还心有余悸。”小区居民丁皖苏告诉记者,有的居民忍受不了,甚至选择搬离小区。

  “更换小区老旧电梯,需要动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但是,申请支取并合理使用资金,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单凭业主委员会的力量远远不够。”梁文华说。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的资金,又被称为房屋的“养老钱”。在实际申请支取过程中,存在办理门槛较高、手续繁杂等情况。

  对此,笔架山街道翠庭园社区两级联动,专门成立协调小组,并派出社区建设部等专业对口住建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九重锦园小区业主委员会申请支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全程指导。

  另一方面,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属于业主共有,其使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应当经由一定比例业主表决同意。九重锦园小区规模较大,14幢楼涉及千余户业主,怎么尽快充分征求居民意见?

  为此,笔架山街道翠庭园社区积极调动网格长等力量,上门收集居民诉求,并依托“周末议事厅”等平台,对存在不同意见的问题进行充分协商。同时,笔架山街道纪工委也主动介入,确保电梯招投标等环节规范透明。

  “民有所呼、我必呼应。”笔架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龚俊林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民生工作大会精神,继续推深做实民声呼应工作,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以党委政府“有为”促进人民群众“有感”。

  2024年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主题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全自动水质检测、“一张图”智慧水务、智能化污水处理站......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国环境谷”的企业用卓越的技术和丰沛的成果,为全国多地水生态环境保护注入了科技力量,守护祖国的大江大河。

  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湖滨湿地水草茂盛、百鸟翔集,东方白鹳、白琵鹭等珍稀鸟类在戏水觅食,与湿地、蓝天构成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是人们共同的期盼。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巢湖的水质整体达到并稳定在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巢湖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这背后有来自“中国环境谷”中水三立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水三立”)提供的技术支撑。

  中水三立,是一家与“水”有着不解之缘的科技型环保企业。“数字巢湖”就是中水三立承接的巢湖综合治理项目之一。

  3月22日,在“世界水日”这天,记者走进中水三立展厅,一款款治水“黑科技”产品特别惹眼。打开巢湖流域水环境智慧监控平台,一张张动态数据图跃入眼帘,巢湖流域主要干流、支流的地理信息以及湖泊水质、水量、蓝藻水华等多项情况在系统界面上一目了然。

  据了解,中水三立作为“数字巢湖”项目系统总集单位,充分运用GIS、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并结合地面监测设备,实现了地理信息数字化,建立了天地空监测体系,构建了时空大数据平台,研发了多用途数值模型等。“拿‘慧’治藻来说,公司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技术,精准掌握巢湖蓝藻的变化趋势,构建智慧化蓝藻监测预警体系,为合肥水污染防治、打赢巢湖蓝藻歼灭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中水三立相关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数字巢湖”平台是集监测、研判、预警、决策等系列辅助功能的巢湖流域智慧管理大脑,堪称巢湖治理的一大“利器”。

  多年来,中水三立不仅参建了多项南水北调信息化工程,还研发出水体综合毒性在线监测仪、水体藻类荧光光谱原位监测仪等水利信息化硬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利、环保、农业等众多行业。

  如果说“中国环境谷”是“生态环境医院”,那么中科智慧环境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智慧”)就是水环境诊治的“医生”。

  在合肥AI水质自动检测中心,记者看到已经实现全自动检测,一个机械手臂从放置区抓起从十五里河采集的河水样本,自动传送到水质检测的全自动“生产线”,通过优化算法,效率是传统实验室人工分析的40到50倍。“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以自动检测仪器为核心的合肥AI水质自动检测中心,指标覆盖面广,日均样品检测能力可达500个。”中科智慧技术总监钱飞进介绍,这套检测系统具有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特性,可实现水质监测项目全自动、批量化和无人值守检测,提高水质检测效能、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溯源性,同时大幅度降低检测成本。目前,这套系统还对阳澄湖、白洋淀等河流的水样进行分析,指导当地环保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施策。

  此外,该公司还基于水质自动监测站,配合流量计、水位计、流速仪、雨量计、视频等多种感知设备,对十五里河、太湖等流域排水入口采集水位、流速、流向、流量及雨量等数据,并结合积分算法,可实现100余项水质监测指标的在线监测,准确计算污染通量,为精准治污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撑。

  安徽新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季环保”)是“中国环境谷”首家入“谷”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专注于市政污水、工业废水的治理与运维,以及河湖水环境的治理、修复。”该公司执行董事黄鑫说。

  治污先治源,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水达标排放是治污环节中重要一环。记者在新季环保可视化管控平台上看到,芜湖市某小区所排放的生活污水,不断地进入小区装配式污水处理系统。这些来自居民住户的卫生间、厨房等城市生活污水,在污水处理站“洗个澡”后,污水变为达标排放的清水。

  “医疗污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不同领域的污水、废水排放标准都不同,处理的工艺流程也自然不同。”黄鑫介绍,公司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量身定制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一体化智能设备,各种水质和设备运作时的状态通过监测传感器,将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利用5G网络,传输至公司自主研发的运营管控平台做24小时实时监测,实现无人值守。

  “科技创新是公司得以发展壮大的底气,目前我们正与合肥工业大学进行课题研究,帮企业攻克技术难关。”黄鑫表示,企业在遇到“疑难杂症”时,还可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寻求技术指导,助力破解研发难题,这也正是公司入驻“中国环境谷”的重要原因之一。

  逐绿而行,以绿生金。近年来,蜀山区持续在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上做“加法”,“2023年,由专班牵头开展的‘中国环境谷走出去’系列活动为企业寻找潜在客户,为需求方打造匹配方案,建立起了常态化场景需求与场景能力的‘双找’机制,受到很多企业欢迎。”蜀山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专班负责人李尧飞介绍,“走出去”活动推动了谷内各类企业和地方政府、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的环保需求精准对接,帮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促生产。目前,已组织近50家企业先后走进省内6个城市助力科技成果与企业问题精准对接,促成项目合同总额近6000万元。近期,“走出去”系列活动还将走进省内外数十个重点城市。

  截至目前,“中国环境谷”已集聚阳光电源(零碳基地)、湖南力合、蓝盾光电、中贝新能源、联鹏新能源为代表的环境领域重点企业400余家,在大气、土壤、水等节能环保产业细致划分领域建立一马当先的优势,积累了一批具备产业化条件的科研成果,2023年营收突破450亿元。

  3月26日,春风和煦,生机盎然。在安徽省合肥市环城公园蜀山段琥珀潭风景区内,不同种类的花卉竞相绽放,柳絮飘绿,湖水清澈,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踏春赏景、摄影留念,感受春日气息。

  3月26日,春风和煦,生机盎然。在合肥市环城公园蜀山段琥珀潭风景区内,春意盎然。

  3月26日,春风和煦,生机盎然。在合肥市环城公园蜀山段琥珀潭风景区内,春意盎然,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踏春赏景。

  3月26日,春风和煦,生机盎然。在合肥市环城公园蜀山段琥珀潭风景区内,春意盎然,一只鸟儿飞过。

  3月26日,春风和煦,生机盎然。在合肥市环城公园蜀山段琥珀潭风景区内,春意盎然,一位市民正在打太极拳。

  3月26日,春风和煦,生机盎然。在合肥市环城公园蜀山段琥珀潭风景区内,春意盎然,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踏春赏景、摄影留念。

  3月26日,春风和煦,生机盎然。在合肥市环城公园蜀山段琥珀潭风景区内,春意盎然。

  3月26日,春风和煦,生机盎然。在合肥市环城公园蜀山段琥珀潭风景区内,春意盎然。

  3月26日,春风和煦,生机盎然。在合肥市环城公园蜀山段琥珀潭风景区内,春意盎然。

  3月26日,春风和煦,生机盎然。在合肥市环城公园蜀山段琥珀潭风景区内,春意盎然。

  3月26日,春风和煦,生机盎然。在合肥市环城公园蜀山段琥珀潭风景区内,春意盎然。

  3月的江淮大地,春光涌动,生机勃发。在安徽省合肥市西部,被人们称为“江淮大运河”的引江济淮工程雄姿展现,清澈的江水一路北上、奔腾入淮。随着引江济淮工程的推进,江淮运河两岸成了发展的热土,一座现代化新城强势崛起,这就是蜀山区运河新城。

  运河新城片区自启动以来,始终聚焦引江济淮主体工程,营造一河清泉水、一道风景线、一条经济带的美好格局。

  蜀山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运河新城,明确了“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优良”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创新创业创造”的城市建设升级版、产业发展增长极。破土、萌芽、生长,一座现代化新城,正阔步走来。

  产业是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引擎。安徽智能软件产业园一期在运河新城建成投用以来,已集聚软件企业300余家,首批落户企业涵盖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网络安全、工业监测、智慧医疗等领域。安徽智能软件产业园项目三期规划打造科创研发、高端商务、文化展示、商业休闲、主题地产、社区服务等功能。

  聚焦环境产业、数字化的经济和大健康产业,不断加强要素保障、夯实产业链招商,宜业的运河新城正不断推动城市更新、经济提质。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正在快速形成。

  “2023年以来,投资20亿元的中贝新能源总部及PACK生产基地项目,投资24亿元的运河新城阳光电源零碳技术(智慧能源中心)产学研基地项目加速推进……这些项目将进一步提升运河新城的产业能级。”蜀山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十四五”期间,运河新城依托“科大硅谷”“中国环境谷”双谷联动的全域科创格局,深入谋划并启动产业导入。突出节能环保、信息技术、大健康、高端服务业等产业方向,加快安徽智能软件园、阳光电源、中水三立等项目建设,重点引进环保技术研发、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治理、环保工程及环保服务等环境产业上下游企业,打造环境科技型企业聚集区,将运河新城建设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合肥重点片区建设新样板。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大动脉,承载着城市的发展和未来。设立之初,运河新城就立足城市定位,构建“城乡一体、内通外联、快慢结合”的交通系统布局。

  2024年初,G312合六路(新桥大道—侯店路)工程正式通车放行。这条全程无红绿灯、快速化道路,成为串联运河新城与合肥市区、六安市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大大缩短通行时间,进一步凸显运河新城在合六双城融合中的战略支点作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激发区域发展潜力。

  不仅“外通”,还要“内联”。蜀山区不断加速推进运河新城路网建设,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硬环境。目前已累计开工市政道路67条,总长度96公里,形成“三纵四横”骨架路网。

  2024年,蜀山区将全速推进运河新城道路建设,新建心湖南路(佛岭寨路—蜀山大道)、三房郢路(望江西路—原酒香泉路)、万泽路(玉镜路—蜀山湖路)、石牛路(万泽路—蜀峰路)等四条道路,进一步提高交通路网通达性。

  当下,在运河新城一片片工地厂房中、一声声机械轰鸣里、一座座钢铁塔吊旁,随处可见项目建设的火热场景,处处跳动着强劲的发展脉搏。

  运河潮涌,奔竞向前。位于运河新城片区西城大道与望江西路交口东南角,阳光电源零碳中心正加快建设。该项目是运河新城片区承接合肥新能源产业升级、创新产业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运河新城片区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2024年,蜀山区将全面推进运河新城14处已签约产业类项目加快建设,重点保障合肥零碳中心项目一标段、中贝通信、卓海、中水三立项目年内投产。

  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蜀山工人文化宫、运河新城睦邻中心等重点民生项目加快推进……这座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强势挺进。

  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位于金水湾路与段公路交口东南侧,总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设计规模120个班级,可容纳6450名学生,2024年秋季投入使用。

  教育要贴心,高水平组团接连入驻运河新城。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教育集团心湖校区和合肥市安居苑小学教育集团心湖校区两所学校已投入使用;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南校教育集团运河新城校区、合肥市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运河新城校区已完成设计招标,计划建设48班小学、36班中学;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一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在校学生7000余人,二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市委党校新校区等一批优质教育项目有条不紊推进,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住房要放心,安置点项目持续推进。运河新城目前在建安置房共12处,包括西城菊苑、紫薇苑、海棠苑、桂花苑、牡丹苑、丁香苑,引江济淮安置点一期至五期在内的所有的安置点项目已全部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总占地面积1469亩,总建筑面积292万平方米。其中,菊苑、紫薇苑、西城丁香苑计划2024年5月前完成竣工验收。

  交通便捷,生态优良,产业繁荣,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汇聚。作为合肥市重点发展的五大片区之一,从“一纸规划”绘蓝图,到“多点开花”抓实干,如今,运河新城正以其日新月异的样态、驰而不息的状态、昂扬奋进的姿态,让这座新城的未来轮廓愈加清晰,开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

  春风和煦,生机盎然。近日,在合肥市环城公园蜀山段琥珀潭风景区内,海棠、紫荆花盛开,柳絮飘绿,湖水清澈,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踏春赏景、摄影留念,感受春日气息。

上一篇:@武水集团恭喜获评“才智水务典型事例”!

下一篇:六个方案出台

欧宝平台登录注册app正版下载   备案号: 晋ICP备20004420号-1      网站地图